瞭望東方周刊最新一設計裝潢期封面
  為系統家具何不信任轉基因

  中國“反轉”一室內設計線故事
  當這些在科學界擁有話語權的轉基因支網站優化持者們終於走進聚燈光下的時候,四下環顧,已經滿是在超市中搜尋非轉基因標識食品的民眾了
  《瞭望msata東方周刊》記者錢賀進 | 上海、北京報道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已習慣進入辦公室後就拔掉電話線。否則,種子公司、媒體以及網友的電話會接連不斷,讓他難以正常工作。
  49歲的蔣高明發表了許多博文,對轉基因技術提出種種質疑,自己也因此陷入爭論漩渦。觀點鮮明的博文和知名植物學家的身份,也使他成為中國反轉基因活動中最知名的學者之一。
  支持者與謾罵者都曾到植物研究所打聽他,但這些並未影響蔣高明繼續質疑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的風險。
  戴著厚厚眼鏡的蔣高明打開電腦,告訴《望東方周刊》一家門戶網站的調查結果:九成多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不安全,反對轉基因糧食在中國商業化種植。
  蔣高明說,令他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社會名流正對轉基因商業化種植表達質疑。“這令事件一步步接近真相,站在我們這邊的人將越來越多。”他對此充滿自信。
  十餘年前局限於專業領域的小眾學術問題,是如何發酵,併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的?
  在有害、無害的辯論之外,這也是一個令中國科學界和政府主管部門反思其行為方式的過程:既然旨在造福人類,轉基因技術為何遭遇蜂擁而至的質疑?
  美夢還是噩夢
  2001年底,一本叫做《美夢還是噩夢》的書傳入中國。
  它入選了當年《中華讀書報》和《牛頓科學世界》舉辦的年度“科普圖書獎”。而後來,方舟子稱其是“一本站在反科學兼偽科學立場攻擊遺傳工程的著作,有違科普圖書評獎不得混入反科學、偽科學著作的底線”。
  《美夢還是噩夢》引發了中國人關於轉基因的第一場公開辯論。
  作者是英籍華人侯美婉,2000年曾主持起草過一封致各國政府的反轉基因公開信,向全球科學家徵集簽名。她當時是英國自由大學的高級講師,從事遺傳學、進化和有機體支撐系統物理學科研。
  出版於1998年的《美夢還是噩夢》認為,轉基因食品對人和動物存在潛在危害。比較重要的是,它首次向中國人介紹了西方對轉基因作物的爭論。
  “科普圖書獎”一經公佈,《科技日報》、《中華讀書報》等科技、讀書類媒體先後刊發對《美夢還是噩夢》的書評,褒揚、貶斥之聲兼有。
  其實,這本書中,並未過多涉及轉基因是否有害的判斷。作者的一個主要觀點是:科學不能脫離道德,有“好科學”與“壞科學”之分。這大約與西方社會對克隆技術的爭論相當,涉及科學倫理範疇。
  當時參與《美夢還是噩夢》之辯的,多是來自科學、哲學圈的人士。
  不過,2004年的一則評論則直指這場辯論的核心,也像是在給科學界“預警”---今天的科學家再也無法指望在自己的實驗室里,過一種與世隔絕的研究生活。
  來自科技媒體的評論者、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的博士吳燕評論說:科學與技術事件在政治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政治生活反過來也正深刻地影響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公眾的知情選擇在科學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要使公眾投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一票,公眾理解科學成為必要。
  事隔近十年後,吳燕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因為這不僅是實驗室的技術性問題,它的商業化推廣將極大地改變公眾的日常生活,種植者、消費者都是受影響的人,都會關心轉基因,都有資格提出意見,無論怎樣,首要的是知情權。”
  在她看來,《美夢還是噩夢》並不是一部簡單的科普書,因為作者的用意顯然不在於要普及多少科學知識,該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它對於科學活動真相的揭示,雖是一家之言,但其立場有啟發性。
  《美夢還是噩夢》掀起的風波已逐漸消退,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中國的宣傳,又掀波瀾。
  “綠色和平”頻頻“揭黑”
  “綠色和平”是一個總部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在北京、廣州設有聯絡處。
  2002年,“綠色和平”宣稱在香港的食品中檢出了轉基因成分。
  “綠色和平”農業項目部主任張菁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從2002 年發佈《轉基因抗蟲棉環境影響研究的綜合報告》開始,一直關註轉基因作物在中國的發展動態。”
  “綠色和平”至今已發佈了23篇轉基因在中國的調研報告,幾乎每篇都能刺激公眾神經。
  特別是2005年初,“綠色和平”4次到湖北調查,在武漢、荊州境內發現非法種植轉基因水稻“抗蟲汕優63”,並證實這種稻米已流入武漢、廣州的大米市場。這一調查結果當即掀起軒然大波。
  最終由農業部派員調查,銷毀了非法轉基因大米和種子。之後幾年,農業部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多次派員調查轉基因水稻非法種植的情況。
  此時,“綠色和平”的轉基因調研報告已經出到了第八篇。
  最新引起轟動的是2012年衡陽“黃金大米”事件。同時,“綠色和平”也曾調查過支持轉基因的科學家的背景。
  他們發現,2005年湖北“抗蟲汕優63”的稻種來源於湖北“松滋興農”種子公司。而該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張啟發教授有關:有個科尼公司專門搞轉基因,張啟發是科尼公司的CEO,科尼委托“松滋興農”制種。
  張菁說道:“我們無意針對個人,而是針對轉基因本身。建議科研單位能否從專業角度關註轉基因可能的危害,而不只是宣傳轉基因有多麼好多麼優良。而這可能是公眾最想瞭解的。”
  經過一系列事件,中國人心目中開始有了“轉基因食品安全未定論,並已在我們身邊”的印象。
  “綠色和平”的“反轉”運動,沒有激起學界的公開回應。
  2006年,方舟子稱“‘綠色和平’是偽環保組織”。
  “反轉基因事業尤其要感謝方舟子,他是社會名流,有著科技‘打假’的桂冠,他的加入將轉基因變成社會熱點,成也方舟子,敗也方舟子。”蔣高明說,由於方舟子的公眾身份,把轉基因的話題持續帶入公眾視野。
  “人民的力量”
  2010年4月,“綠色和平”與方舟子在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中狹路相逢。
  方舟子拿出一份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的報告,念道:“生物技術有助於解決糧食危機等困難。”
  “綠色和平”時任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羅媛楠辯駁說:“相同機構也出了別的報告,轉基因技術並非解決未來農業最好的辦法。生物技術包括很多種,我們並不反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發,我們擔心的是,在技術前景尚無定論的情況下,是否該把主糧推到危險的境地。”
  中國轉基因管理審批流程也是雙方辯論的焦點之一。羅媛楠質問:“整個審批流程中消費者的聲音在哪裡?整個過程沒有任何信息公開出來,消費者很難接受某幾個科學家的權威。”
  方舟子回應說:“這個流程沿用了國際慣例,如此專業的流程,普通消費者參與起不到什麼作用。普通食品藥品都是這樣的。轉基因更嚴格,雜交水稻沒有這些流程就上市了。”  
  方舟子話未說完,現場已滿是晃動的“反對牌”。主持人胡一虎找到一位舉贊成牌的女生,問她為何贊成方舟子。女生欠身說道:“不好意思,我拿反了。”
  對於這次看起來略顯下風的辯論,方舟子曾在博客中專門提及:這回觀眾素質差,絕大部分顯然是“綠色和平”等團體的人有組織地找來的他還說,在他講話時,背後一個人不停地用指頭戳他背部,要往他背上貼美元標誌。
  兩年後的“黃金大米”事件中,有媒體詢問方舟子的看法,方舟子說:“這(黃金大米)是驗證維生素有效性的試驗,無任何安全風險”,“聯合國支持的人道主義項目,已有12年的歷史,由於綠色和平組織等反科學組織的阻撓,推廣受到影響”。
  在2010年的那次“一虎一席談”現場,方舟子的“戰友”還有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院長羅雲波。開場時,他以低調懇切的語氣介紹了兩大段轉基因的基本常識,被主持人稱贊專業。而隨著節目的推進,雙方很快進入唇槍舌戰,方舟子成了支持方的主辯。
  這天現場,也有一位觀眾引人註目。“先是做自我介紹,引來一陣掌聲。”方舟子後來在博客上說,“ ‘揭露’我有關Bt蛋白安全性的說法是‘誤導’觀眾,聲稱他有很多文獻表明Bt蛋白對人體有毒性,並舉了幾個研究為例,顯得很專業的樣子。”
  這位觀眾是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王月丹。他對這期節目的深刻印象在於“第一次親身感覺到了人民的力量”,他回憶說:“我很開心,因為我是一個很虛榮的人,第一次聽到那麼多人支持和贊成我,我很高興”;“節目的最後,有位年輕人說,‘不應該把社會活動家王月丹說的話,當做權威’大家都力挺我,一致說,‘王月丹是免疫學家!’我真的很愉快!因為,這是有人第一次說我是‘社會活動家’。”
上一頁123下一頁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17etxgt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